中國**臺煤水泵誕生記
中國**臺煤水泵誕生記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張玉來)“中國**臺煤水泵是咱們開灤機電廠研制成功的。”作為當年這一史實的親歷者、當事人,今年82歲的開灤機電廠退休老干部孫印蘭和他的幾位老工友回憶講述了這件讓他們終生難忘的往事。
上世紀50年代后期,隨著全國各行各業掀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新高潮,**急需大量煤炭以緩解能源短缺。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全國特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的開灤煤礦積極應對,決定采用成本低、產量高,當時國際上較先進的水利化采煤新方法,擴大煤炭生產能力,為**經濟建設舉力盡責作貢獻。
1958年初夏,我國**座水力化采煤礦井在開灤唐家莊礦建成,但當時卻因缺少大功率煤水泵,制約了投產出煤,當務之急就是制造150米揚程煤水泵。當時的開灤機電廠(現開灤鐵拓重機公司)在全開灤甚至全國范圍都稱得上是機電制修龍頭企業,1953年初曾制造出中國**棵金屬摩擦支柱,所以研制150米揚程煤水泵的重擔責無旁貸地壓在了被人們稱為“中央機廠”的開灤機電廠干部職工肩上。
研制這臺煤水泵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雖說始建于1904年的開灤機電廠當時已有54年的發展史,但由于歷史的原因,生產條件十分有限。制造這臺煤水泵,一無圖紙,二無資料,且加工設備不足,國內沒有樣機可供參考,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芍圃烊蝿沼质志o急,以機保煤責任重大……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讓開灤機電廠人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大家在廠里召開的緊急動員會上紛紛表示:“我們是毛主席稱贊過的‘特別能戰斗’的隊伍。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制造這臺煤水泵雖說國內沒有先例,但它關系到唐家莊礦的正常生產,關系到開灤全局的煤炭產量和**的經濟建設,我們要經受住從無到有的考驗,堅決拿下這項生產制造工程,闖出一條技術攻關新路,打好這場****的硬仗!”干部職工人人情緒高漲,個個摩拳擦掌,憑著赤子報國之心和拼搏向上的激情,開始了煤水泵的設計、研制工作。
設計煤水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內外部結構許多非規則形體之間的連接、吻合、公差配合,都需要進行精確測算。為保證設計精度和工程進度,設計小組的負責人、總工程師聞再東和所有參戰工程技術人員一道,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忙得廢寢忘食,有時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還要住到廠里,測數據、繪草圖,編制工藝流程。時任開灤機電廠廠長王武,每天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有時累得吃不下飯,依然帶頭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反復推敲、慎之又慎地篩選著一個又一個技術方案。至今提起當年白手起家制造煤水泵的往事,他仍然充滿自豪之情,感慨地說:“礦山急需就是命令,為完成使命,半個月我掉了10斤肉。”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飽含著設計者們智慧、艱辛、創造力的結晶——150米揚程煤水泵設計終于完成。隨后,在這廠拉開了生產制造會戰的序幕。
按照工藝設計方案和生產制造流程,需要先鑄造泵體。鑄工車間接受這一任務后,立即在干部職工中進行了層層發動,并組織有關人員召開“諸葛亮會”進行研究,針對鑄造難點制定攻關方案,所有成員迅速進入了“臨戰狀態”。為確保煤水泵的制造工期,木型組的幾位老師傅不分晝夜地審圖、攤樣,憑著多年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準確無誤地做出了上百個泵體樣板。當時生產條件落后,制作木型沒有平刨、壓刨等設備,幾立方米的木料做成木型需要全部用手工制作,勞動強度非常大。當時的鑄工車間黨支部書記閆秉文帶頭跟班勞動,與工友同吃、同住、同勞動,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苦點、累點怕啥,咱干的這活是給機電廠、給開灤爭光的事,再苦再累也得拼。”大家相互鼓勵著,沒人打退堂鼓。當時的技術員盛鈞銘(后任開灤機電廠總工程師)剛畢業參加工作不久,便被工人師傅的積極進取精神所感動,主動找領導請戰,一天24小時連軸轉,被傳為佳話。
已近7月的天氣漸漸燥熱,煉鋼爐的師傅們揮汗如雨展開冶煉、澆鑄戰斗。連續多天的日夜鏖戰,有人累得腰酸腿疼,有人犯了胃病、患了感冒,可誰也不舍得離開自己的崗位。王師傅是個有名的孝子,當年近80歲的老母親患病時,他把照料母親的事托付給妻子,白天堅持工作,晚上回家后再陪伴服侍母親,膀大腰圓的漢子直累得瘦了一圈。孫印蘭說,那時人們干活就像打仗一樣,工友們只有一個目標——“不拿下煤水泵,決不下火線。”有時因搶活顧不上吃飯,當時的開灤機電廠黨委書記常慎芝就親自帶著食堂職工把飯菜送到車間,并和工人師傅一起干活、一起用餐。
煤水泵制造工程進入機加工階段后,機鉗車間、設備科、工具科等生產作業現場立刻呈現出熱火朝天、你追我趕、相互競賽的場面。白班的工友干出5個工件的活,下一班的工友說啥也要趕超其生產加工記錄。為早一天造出煤水泵,鉆工、車工、刨工等各顯其能,各工種之間打破常規,緊密配合,穿插作業。加工吸水芯盒輔助部件時,由于設備陳舊,機床的性能達不到精度要求。師傅們就采用“螞蟻啃骨頭”的方法,像繡花一樣一點一點地加工打磨,硬是把精度做到了**。按圖紙設計要求,有的工件需在水平位置上配孔鉆孔,技術難度大且操作困難,鉆工師傅們便土法上馬,設計出移動式卡具,找準同心度和水平位置,小心翼翼地配孔、鉆孔,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機加工最困難的一道工序是加工水輪、牙輪軸心,公差要求極為嚴格,小到間隙不能超過一根頭發絲的寬度,而且對硬度、精度、光潔度要求極高,稍有差池就會影響加工質量和機械性能。為解決這一問題,銑工、鏜工的師傅們與技術人員共同開動腦筋想辦法,反復研究實驗,群策群力制定出“改刀具、加胎模、定車速”的操作方案,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加工任務,為最終的煤水泵組裝出廠贏得了寶貴時間。
1958年7月28日,開灤機電廠成功地制造出我國**臺150米揚程煤水泵,并在唐家莊礦進行了工業試驗。當時的開灤煤礦領導聞訊后打電話發信函表示祝賀,還組織各礦領導在開灤機電廠召開現場慶功會,稱贊開灤機電廠制造的這臺煤水泵,填補了煤礦機械設備制造的一項空白,開創了礦山機械自主化生產的先河,是一件為開灤、為**爭光添彩的大喜事。后來,這臺煤水泵被《可愛的河北》一書列為“中國之最”。